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殿下,这布片如何处理?” “明天一早遣人把它送到大明宫,交到安乐公主手里,一定嘱咐她,这是关键的证据,一定要我让她拿出来的时候,她才能拿出来。”他这样吩咐姚逵。 姚逵疑道:“殿下,如果不放心,还不如让我们先保留着证据,以免误事。” “不可!” “既然信是写给裹儿的,必须第一时间告诉她,她现在也已经没那么糊涂,再说,身边还有太子妃,我相信她不会轻举妄动的。瞒着她,才会出问题。”姚逵点点头,把信收好,等待着天明的到来。 而明天,就是开春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满朝文武齐聚,正是搞事的好时机。 姚逵离去之前,询问李俊,明天上朝如何应对,他欣然笑道,自然是敲山震虎。 你有奸计,我也有牌面,他相信胜利始终是属于他的。 他钻进书房,开始准备明日的战书。 另一边,拿到手谕的姚绍之,星夜兼程,前往洛阳,他将指挥着一队羽林卫,亲自进行搜查。 他得意洋洋,自认这简直是最轻松的差事,等到查抄到那些信物,看看太子小儿还如何抵赖。 翌日清晨,长安城,烽烟再起。 里坊之中的百姓,顶着朝阳,开始一天的忙碌,长安城中富户虽多,可也有的是勉强糊口的穷人。 只要一日不劳作,就没的饭吃,更活不下去。 可以说,身体就是他们的本钱,他们唯一盼望的,就是这座城市能永远这样兴盛繁华。 城门渐次打开,守城的侍卫们悉数到位,而城门外,早就占满了等待入城的商贾。 侍卫抹了抹稀松睡眼,挨个盘查,行动虽有些迟缓,可细节处却是一点不敢放松。 唯恐放进去一个可疑之人。 关于城内发生的恶事,他们也有些耳闻,自知责任重大,更不敢有轻忽。 以往,只要通传没有问题的人,他们就不会刁难,一律放行。 可现在,这样的操作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他们紧盯着每一个入城的人员,从他们的表情,穿着打扮上,言行举止之中洞悉可疑情况。 凡是觉着有问题的,一概不予放行。 百姓惶惶不安,不知城里又出了什么事,只得听从,几个有急事的乡民还和守城的士兵发生了争吵,盘查的速度急剧下降。 百盟书 城内,由太子亲自布置的羽林卫及武卫早就已经开始巡城,除了确保城中百姓的安全,还要时刻注意着来往的可疑人员。 好在,绝大多数的城中百姓,并不知道前两日的事端,仍然有序的生活着,该吃吃,该喝喝,并没有因为多了几个武卫巡逻,就无法正常生活。 就在李俊准备更衣上朝的时候,雍州府又传来了坏消息。田有道派出去的差役,按照骆绎的指示,前往高平乡,入乡之后,顺着陡坡,下沉进入谷底。 找到了那座屋顶坍塌的小茅屋,因为屋子实在太破,一直到差役们赶到,乡民们还浑然不觉,根本没有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打斗。 差役们进门,马上就发现了现场的血迹,看这个出血量,仳离确实是凶多吉少。 不过,他们仔细搜查,这间破茅屋地方也不大,可堪藏人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 他们在房前屋后搜查一遍,根本就没有见到仳离的人影,尸体也无有。 人呢? 他们只能得出两个猜测,骆绎的情报有误,指示的地点不对,或是仳离根本就没死,已经逃走。 他们将情况原原本本的呈报给李俊,他可没有那么乐观,一听汇报,立刻就断定,仳离是逃走了。 啧啧,果然,波折是时刻存在的,一帆风顺根本就是幻想。 仳离没死,城里的守卫自然不能放松,他只得命令城门守卫加强警戒,就怕为时已晚,仳离已经重新混入了城中。 李俊坦荡的来到太极宫,从群臣的簇拥之中走过,昨晚姚绍之是秘密入宫,且有李显的诏令,这件事完全被封锁在内宫之中,外臣不得而知。 看他们脸上轻松的表情,也可以知道,这些人对朝堂上空密布的乌云,还没有切身感受。 没关系,待会李俊会亲自揭开这层黑云的。 皇帝李显,正在进行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朝堂之上,各色官服的官员齐聚。 人们并不知道,今日西内太极宫,又将见证一场博弈。 实则,李显将听政之地选在此处,也是有他的特殊用意的。 自登基以来,李显基本都在东内大明宫理政,但太极宫的地位,仍然摆在那里。 今天这样历史性的事件,不能没有它的见证。 究竟谁是忠,谁是奸,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今天李显的脸色尤其的难看,众人并不知道,昨晚的他,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头风病发作,若不是想亲眼看看太子,根本不会硬撑着起来早朝。 台阶下的李俊,仰头看着父亲,不卑不亢,他料定,既然昨晚李显没有发难,今天也不会当众惩治他,到底也还是个太子,要惩治也要有真凭实据才行。 李显在等待洛阳的结果。 众臣小声议论,李显并没有马上说出他的标准用语,他似乎在凝视着太子。 父子俩是闹矛盾了吗? 听说,前些日子二人的关系还非常亲厚,完全没有争执的迹象,众臣不敢多说话,谁也不想当这个冲头鸟。 李俊端看着时机,今日武三思和武延秀都来了,想必是想等着看他的笑话的。 他会成全他们的。 等了片刻,没人上书,李显阴沉着一张脸,憋着劲想让太子给他一个交代。 他几次喉头转动,想说话,却还是抑制住了,他要等待证据确凿,再行发作。 李俊对他的心情揣摩的很到位,没等他发话,就站上前来,递上了奏疏。 孙福禄下来接奏疏的时候,简直一脸懵。 殿下真是胆大,他自己满身的污点还没洗清,还想参劾别人,这能成吗? 好奇的不只是孙福禄,座上的李显,展开奏疏也愣了,眼珠子瞪得铜铃大。 “太子,你这是……” “启禀陛下,儿臣要参劾光禄卿宋之问。” 点击下载最好用的追书app,好多读者用这个来朗读听书!
页面连接:http://www.jnpwbl.com/read_0_uddke/rguuhjrk.html

书迷楼 99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烟雨红尘小说网正点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