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按照李俊的估计,太子大婚,那可是个天大的事情。 算上各种事前筹备,没有三五个月都别想真正举行。 趁着这个难得的间隙,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大展拳脚。 毕竟,他也满足了武三思收纳武家女为妃的心愿,表明了自己愿意服软的态度。 武三思就算对他不满,也总得等到他举行了婚礼之后,再来害他。 李俊又赢得了时间。 时间,时间简直太宝贵了。 朝堂上是如此,战场上就更是如此。 边境上的消息,经由无名子的小店,渐渐传回洛阳。 吐蕃有意和突厥合作,这一点,李俊之前就已经有所察觉。 但他没想到,他们联合的竟然这样快。 按照杜饶传来的消息,突厥莫啜可汗,已经开始往定州方向增兵。 打算和吐蕃军队,形成掎角之势。 我大唐还有活路吗! 幸亏李俊在这个时候穿越过来,带来了新式武器和新的军事理论,要不然大唐危矣! 在李俊和姚逵面前,也摆放了一张地图。精确度虽然比突厥那边用的强些,可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唐的疆域,在这张图上只是划分成了几个主要的州郡以及十道采访处置使。 万幸的是,在唐中宗的年代,祸害人间的边境节度使制度,还没有泛滥成灾。 大唐标记粗略的地图和现代精准测量的地图,在李俊的脑袋里重合了起来。 他指着甘州这个地方,对姚逵说道:“我们要从这里下手。” 古代的甘州既是属于现代的甘肃境内,这一地区,历来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连绵的山脉,造就了它狭长的地形。 如果能在这个区域,打出一片天,唐军的势力,将更加巩固。 但是,难啊! 这一地区,人员混杂,难以管理。 再加之地形崎岖,易守难攻,历来中土军队想要攻克并对它实行有效管理,都十分困难。 而甘州,又是大唐必须争夺保护的地方。 这里有面积广阔的优良牧场。 水草丰美,只在甘州一地,大唐就有十个大型养马场。其下,又有数十个小型马监。 再加上高宗李治曾经积极鼓励牧民自行养马,由官方统一收购。 这样,只在甘州一地的战马,就有两万匹之多。 在现在这个年代,战马就是战斗力。 而养马场就是生命。 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土,屡被吐蕃、突厥侵占,也是因为养马场尽失,战马枯萎,无力和草原对抗。 正所谓,兵强马壮。 在开战之前,李俊首先想到的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 要让军人和战马都吃得饱饭。 “甘州有几个军仓?” “就一个啊!” 姚逵换了一副陇右道的地图,这一副就更加详细一些了。 在甘州中心处,确实标注有一个粮仓,名永福仓。 这可不够啊。 李俊知道,在李显这个时期,永福仓已经是一个正规的军仓。 他的储粮水平,大概在万担粮食左右。虽然看起来是不少,但根据姚逵提供的消息来看。 甘州这一个地方的粮仓,还要负责供给附近瓜州、凉州两地。 粮食储备时常吃紧,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有奏章系统阐述过这件事。 按则天时代,朝廷派到地方上的巡视官反映的情况表明,甘州的粮仓储粮能力虽然比贞观年间要扩大了数倍。 然而,仍然时常入不敷出。 这其中牵连了许多问题。 有粮食产量本来就不足的关系,也有战事频繁的关系。 自高宗时代以后,大唐在西北地区,经略了更多的土地,市镇,与边关异族的冲突也更多了。 军仓一年到头拼命储粮,也禁不住一场场说打就打的战争的消耗。 巡视官发现,当时甘州永福仓的储粮量虽然很可观,达到了朝廷的要求。 但这些粮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出自甘州本地的屯田。 而是出自甘州周边市县,甚至是更远地方的平仓。 平仓本是各大州郡为了平抑粮食市价而设立的储量单位,但为了应付沉重的军粮供应,甘州的军仓也开始征调附近的平仓粮,补齐短板。 粮食短缺的原因,除了战争,还有种粮户减少。 屯田制度自从问世以来,主要负责开垦军仓附近良田的人,就不止是普通农民,更多的是亦军亦农的垦边士兵。 这些士兵不需要自己准备口粮,也不需要等待运输而来的平仓粮,他们都是自给自足。 种多少,收多少,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囤积。 这本身是一种很完美的屯田体制,可是,到了武则天时期,它就已经暴露出了它的不足。 甘州土地辽阔,待开垦的田地数不胜数。 可能够去真正参与屯田的军人却是有限的,数量极为短缺。 军人日常不单要承受沉重的军事操练还要耕种田地,本来就已经十分辛苦。 一上战场,难免有死伤, 一来二去,真正参与粮食种植的兵士也就越来越少了。 当然,在武则天时期,值得庆幸的是,不管自己情况多么困难,主管永福仓的仓曹还是尽力的将储粮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可现在呢? 他挂牌老爹李显,对朝政的控制力,还不如他娘武则天。 这各地的粮仓也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核查过了。 如今,吐蕃蠢蠢欲动,只能先想办法应付。 李俊决定,等到这场仗打完以后,他一定要整治一下大唐的粮食储备制度。 “太子殿下,我们该怎么办?” 姚逵看他一直盯着地图看,忧心忡忡的样子,赶忙问道,也许自己还能出个主意。 “如果军仓中的粮食不够,也可以先放义仓的粮食,缓解一下。” “不能动义仓的粮食!” “不仅不能动,等到我打完这场仗,我还要多建几个义仓。” 所谓义仓,顾名思义,就是官府兴建,用来赈济灾民的粮仓。 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很低,大凡有个水患瘟疫,便是饿殍遍地,饥民遍地跑。 典卖妻子儿女,那也是家常便饭。 别说古人无情,都是为了生存,没办法。 点击下载最好用的追书app,好多读者用这个来朗读听书!
页面连接:http://www.jnpwbl.com/read_0_uddke/rguebbkr.html

书迷楼 99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四库书小说网啃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