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李承志在挑选新人的时候,中国高层的领导人正在商讨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这次军事行动的规模。

显然,军方极力主张把事情做彻底,即出动主力部队攻占危地马拉全境,铲除军人du cáizhèng fu,然后在危地马拉进行全国大选,建立n zhu政权。zhèng fu高官则持相反的立场,认为应该尽可能的缩小军事行动规模,以攻占危地马拉城为主要目的,协助游击队组建临时政权。

为了这件事,席存瑞在半个月内召开了八次军政会议。

说白了,如果连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都没订下来,又如何采取军事行动呢

当然,席存瑞非常清楚军方与zhèng fu的矛盾在哪。

十多年来,中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甚至没有参与过太多的局部冲突,军队早就闲出毛病来了。虽然在民族du li运动中,中队没有闲着,在世界各地都有行动,但是大多仅是规模很有限的特种作战行动,军方没有获得多少表现的机会,中国甚至没有因此而颁布与军事行动有管的法令。

可以说,出兵危地马拉是大战之后,中方获得的第一次打大仗的机会。

显然,对于那些时刻都想打仗的将军来说,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把一场局部冲突发展成地区战争,才能让他们达到目的。

只不过,这绝对不是军方主张大打的关键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军方与军火商的关系。

大战结束之后,中队的处境非常艰难,大规模裁军、全方位的军事改革、三军司令部被整合到了国防部之下、文职军人掌权等等,都对原有的军队秩序产生了严重冲击,让很多军人因此失业。

别的不说,大战结束的五年中,中队有近两千名将军提前退役。

虽然取消准将的改革没能推行下去。准将军衔依然保持了下来,但是到一九五五年底的时候,将领的数量已经由大战期间的五千多人减少到了三千多人。而且到一九六零年进一步缩减到了不到二千五百人。

军人的待遇尚且如此,就更别说装备项目了。

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年,就有八成的装备项目下马。很多已经进入采购阶段的装备项目都被撤消。拿海军来说,当时已经在建的战舰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保存了下来,其他的全部在船台上拆毁。

直到一九五六年,中队才开始重新采购新式重型装备。

显然,在这个艰难时期,军队的发展建设能够勉强维持下去,靠的不是zhèng fu,而是各大军火商。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民间调查机构给出的结论。在一九五六年之前,规模最大的十二家军火企业至少为军方提供了二十亿华元的援助,只不过大部分援助都没有违反法律。比如,军火商主动承担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把维护保养已有装备的价格压到最低。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帮助,中队肯定会出问题。

要知道,在一九五六年,也就是中德关系正式决裂,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中德冷战正式拉开序幕,中队的很多武器装备都停留在大战时期的水准。根本不可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

虽然德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没有好的武器装备,就意味着在下一场战争中需要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如果没有军火商的积极参与,恐怕中队的很多装备项目都无法正常启动。

问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军火商是商人,即便不排除有部分军火商是坚定的爱国者,会为了国家与民族而牺牲个人利益。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军火商就会做亏本买卖。更重要的是,大型军火企业都不再是某个人当家做主,与企业有关的都得由董事会决定,而并非所有、甚至并非大部分董事会成员都愿意做亏本买卖。


页面连接:http://www.jnpwbl.com/read_0_ekbeg/rugjkehk.html

书迷楼 99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同人小说网麒麟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